2)第214章_如果这是宋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一个普通的前朝嫔妃而已,但她的死亡,对当时宋朝的稳当至关重大,对宋朝仁宗亲政之后的朝局发展更加影响深远。

  因为那位非凡的宰相,开始了自己第一次的个性鲜明的招牌动作。

  公元1032年,宋天圣十年的二月二十七日早朝,“小”皇帝赵祯照例陪着他的母后刘娥走上了大殿。帘幕在他面前垂下,母后在右,他在左,先后落座。

  很平常的一天,只是不知道他昨夜是否心神惊悸,夜不能眠。

  这时他己经23岁了,此前己经不算短的岁月里,他留下的印迹少得可怜。按史书记载,这位国王大概只说过10句话,而且完全无关痛痒,与国家大事无关。

  比如,他父亲真宗赵恒出殡时,灵车法驾造得超巨大,别说出城门,就连开封城沿途的民宅都碍道儿。于是当时的治丧委员会说了,得拆了城门,再拆民居,一路拆,才能平安地送走前皇帝。刘娥就同意了,但当时年仅13岁的赵祯突然说,“城门可以拆,民宅不能动。”

  于是仁宗之“仁”,从小彰显;

  再比如朝堂之上,宰执大臣们和太后反复论事,商量怎样处理这个庞大帝国的每天柴米油盐事,作为皇帝,有时他得表态点头,于是经典出现。他说:“但尽公道就行了。”

  公道在哪儿?就在他妈妈的心坎里……凡此种种,这就是10年以来赵祯的全部人生经过。所以他肯定习惯了默默地坐在妈妈的身边,做个又乖、又哑的好儿子,不管出了什么事,他的职责就是——八风不动,聋哑到底。

  这一天也不例外,只见和平年代里、早朝很无聊,正要解散回家,突然首相吕夷简走了上来,此人像是问了一句很琐碎很无聊的话。

  “太后,听说昨天宫里有位嫔妃死了?”(聞有宮嬪亡者。)

  真是没品,不管满廷官员什么表情,相信小皇帝一定对他投去了轻蔑的一瞥。才上任的,你什么都不懂吧?宰相该干什么你不知道?甚至宰相的职权有多少你也不知道?你是皇家办事员,宫廷之外才是你的天下。却不料他的威镇天下的母后突然间站了起来,如临大敌,“宰相,你要管宫中之事吗?”

  说完不等吕夷简回答,立即拉起了他,走进内宫。那一天,赵祯一定满腹不解,但是他己经习惯了无条件、不询问的顺从。他被匆匆带回内宫,然后他的母后又匆匆离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不知道,更不敢问。

  刘娥急速回到前殿,吕夷简仍然原地没动。四目相对,心知肚明,刘娥直接发问:“你为何要离间我母子!”(卿何閒我母子也!)

  吕夷简也只回答了一句:“太后,以后你不想再保全你的家族了吗?”(太后他日不欲全刘氏乎?)

  大逆不道,当殿无礼!竟然敢威胁当朝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