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修道阶次思想_异世之无上大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乘之法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杜光庭亦有所研究,认为小乘修炼时要以戒律约束其心灵、以存神的方法安静其内心,以斋戒的方法庄重其外表。

  二、中乘之法

  修道之人在修习小乘之法有所得的基础上,尚需以中乘之法修炼,以坚其志、熟其行,定其求道之心。

  中乘之法有权实之分。杜光庭说:“夫教有权实两门,上士达识,以实教示之,自然冥合,中于道智。下士则以权教悟之,亦犹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之义耳。”4因世人根性各不相同,圣人在中乘之法中的设教也有所不同,有为上士所说的实教,也有为下士所说的权教。世人根性有上下之分,圣人设教则有权实之别。上士利根,了通实教;中下之士,须示权门。

  所谓权教,主要指修道要因事制宜,随欲立教。杜光庭认为圣人立权教,主要针对的是钝根之人和贪性狠戾之人。钝根之人,因其禀气浊而杂,生性顽钝,智识不通,莫辨是非,不知善恶;贪性狠戾之人,则徇欲恣情,动陷罪缠,永乖人域。钝根之人因拘于智识,而不能辨别是非、善恶;贪性狠戾之人则因贪而起诸多欲望,以致迷失本性,争斗不息,与道日远。圣人怀救世之心,而设权教。先极其欲、张其强、肆其心、深其贪。“反者道之动”,心侈则养生太过,性强则祸起,多欲则神浊,极贪则殃生。世人因祸起殃生,导致种种痛苦。圣人在世人强烈要求出离种种痛苦的基础上,引导其修道,出离痛苦,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而言,杜光庭又将权教分为摄心、摄性、摄欲、摄贪四门修道方法:“圣人常善救物,俯念含灵,示以权门,令其自悟。故开四门权道,以摄化之。第一将欲歙之,必固张之者,摄其心也。第二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者,摄其性也。第三将欲废之,必固兴之者,摄其欲也。第四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者,摄其贪也。夫心廉则道契,心侈则过生,因侈获过,自思获其廉矣,此歙其心之权矣。性弱则德全,性强则祸起,因强起祸,自思复其弱也,此伏性挫强之权也。寡欲则行清,多欲则神浊,欲深浊极,自思复其清矣,此废欲清神之权也。不贪则俭约,极贪则殃身,因贪获殃,自思复其俭矣,此修俭夺贪之权也。皆先极其侈心,使自困于贪欲,然后反性修道也”5。世人容易犯心侈、性强、多欲、极贪的毛病,对于修道来说,这些都是障碍。要消除这些障碍,不能强令之断,而要顺其性而张之,由此产生种种痛苦与不便,世人不堪忍受痛苦,产生出离痛苦之心,于是,圣人诱之使修道。这就是杜光庭所谓权教的方法。权教主要侧重于摄心、摄性、摄欲、摄贪,由此可见,圣人之设权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