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9章 扩军备战_民国之风流人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面,三年来金钊通过挖墙脚,先后挖来了几十名飞行员,十九路军飞行队原有二十多名飞行员,而武夷山飞行大队原有八十多名飞行员。这样总共有一百五十多名飞行员。而三年来经过培训可以参加战斗的飞行员达到三百多人,而空军学院还有近千名飞行员正在接受培训。而金钊又先后召唤了一百多名飞行员,这样金钊手下现役飞行员便达到了六百多人。但是金钊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下令空军学院继续扩招,培养更多的飞行员。

  但是金钊却没有大力扩编空军,目前空军只拥有各类战机二百多架。而福州的飞机制造厂已经投产了,本来福州马尾就有一个海军制造飞机处,金钊主政福建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福州飞机制造公司。聘请曾担任波音飞机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的王助担任总工程师。

  王助字禹朋,华夏航空事业先驱,波音飞机父。王助1**3年7月生于河北省南宫市城西南普济村。大学毕业后从事航空事业,功绩卓著,是美国波音公司创办人之一,曾担任第一任公司总工程师,设计出乙型水上飞机,一下卖出50架,使公司开始站稳脚跟。

  按理说,王助可以留在美国,继续拓展飞机制造领域;作为波音公司的元老,他也可以累积大量的个人财富。倘若如此,世界富豪榜上很可能早就有王助的一席之地了。但是,他却在**&w―c型水上飞机刚获得商业成功的时候,转身回到国内。个中原委,一些历史资料这样解释:“1917年冬,巴玉藻、王助、王孝丰为了报效国家,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他们成为了最早一批留学归国的高级航空工程人员。”

  事实上,王助是“愤然”回国的。在美国时,他受到了严重的种族歧视。尽管**&w―c水上飞机的设计、制造都出自王助之手,但在进行飞行测试时,美国方面却不允许王助进入测试场地,担心他会偷学“美国最高航空技术”。

  这种明显针对华夏人的歧视,使王助极为愤怒,也让他更加认清了祖国强大的意义。不愿在美国忍受屈辱的王助,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国,发展华夏自己的航空事业。

  王助等人回国后,强烈要求北洋政斧筹款创办飞机制造厂。1918年2月,华夏首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马尾船政局海军飞机工程处成立,王助被任命为副处长。1919年8月,王助与其好友巴玉藻为海军设计制造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1号”初级教练机。

  从1918到1930年的12年间,海军飞机工程处陆续设计制造出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飞机15架,并培养出我国第一代航空工程技术人才,马尾也成为华夏初期航空工业的摇篮。在这期间,王助贡献极大。

  金钊也是在接掌福建之后,才知道这些事情的,在金钊第一次去马尾船政局海军飞机工程处,得知飞机工程处曾取如此巨大的成绩之后,金钊欣喜若狂,立刻不够海军的反对,将该处化到了福建省政斧名下,并投资扩建大力扩建飞机制造厂,并将已经调走的王助等人,先后挖了回来。(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