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四章 民风淳朴-柳州市委大院是什么人住的_市委大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土地少,平原小,许多少数民族的弟兄,就住在半山腰的阁楼里。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这里的人民还非常贫穷,是著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农民的年平均收入,有的地方,还不到一千块钱。

  河川县的县城,就建在大山脚下的一块十几平方公里的平地上。这里是碧江的上游,碧江绕城而过,在县城里转了一个“”型的大弯子,这里山美水美,民风淳朴,是外地客人了解少数民族风情的好地方。

  河川县这几年,也拿着民族风情游做文章,搞了一个“河川民族风情旅游节”,每年都大张旗鼓的邀请些国内外的来宾,在省里的电视台也做过广告,请中央媒体的记者写了不少文章,为旅游节造势。虽然每年办旅游节,都要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钱,这些钱对于别的发达地区,实在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河川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自从县里设了这个旅游节,每年的办节经费的筹措,都是县委书记和县长最头痛的事情。经费不好筹措,挖东墙补西墙,有的时候,还要千方百计,让那些老板赞助。让那些老板出血多了,他们也有怨言,说政府搞乱摊派,投资环境不好。

  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只能是千方百计,安抚这些老板,在土地转让、税费减免、减少行政干预上,对这些做出贡献的老板,给予必要的补偿。这样那些老板就没有什么话说了。

  在河川县当领导的都有这个认识,就是经济上再困难,旅游节也不能在自己手里办不下去了,这样自己就成了历史的罪人。因为河川县目前就这一个在全省、全国有些影响的品牌。

  有些时候,坚持就是胜利。旅游节运转了七八年,总算有些气候了。外地客人来到江城市,转完了市区,都要选择到郊县看一看自然风光,体会一下少数民族的生活,于是河川的民族风情游,就成了一条热门线路。现在这个县,旅游经济是全县的一个支柱产业。

  陈家豪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城人,除了上大学离开江城市到省城江州市待了四年之外,其他的时间他基本上都生活在江城市。别看河川县离江城市市区才一百多公里,由于长期以来不通高速公路,连接河川县和江城市区的就是一条路况非常险峻的二级公路。有些路段就是沿着碧江边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公路,开车走在这条路上,胆子小的人都会心惊胆颤。没有经验的司机是不敢轻易跑这条路的。就那每一年都要出几起大的交通事故。市直机关的处级领导干部,如果不是被提拔,担任县委书记或者县长,如果被平级交流到河川县任职,他们都会主动开玩笑说自己被发配了。

  在河川县城到江城市区的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前,从市区到河川县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