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七章 同质化对手_超级能源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是假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典型的亚洲国家,他们的人工成本虽然比中国高,但工人的平均生产率也比中国高。如果将人工、平均生产率综合考虑的话,他们的人力成本说不定还低于90年代的中国。这是亚洲四小龙崛起过程里,亚洲国家的核心战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的工资越来越高,而工人平均生产率没有增加,才使得增涨陷入停滞。

  但在90年代早期,新加坡和马拉西亚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尤其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类的国家,不像是欧美国家有着严格到无聊的劳工保护,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生产进度能够放的很快。同时,他们的主力工人还有不逊色于欧美国家的技术和教育水平。

  在90年代全亚洲招商引资的战斗中,新加坡的战斗力是最强的。良好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个全球性的石化基地,反过来又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熟练工人。??

  不论是拼技术、拼人力还是拼性价比。1997年以前的亚洲四小龙,都有与中国企业叫板的实力。可以说,97年的金融危机,为中国解决了卧榻之侧的鼾睡之人。

  而在此之前,苏城却不得不面对这些同型亚洲公司的挑战。即使是大华实业,若是在本土作战,大约还有较大的胜面,同在俄罗斯拼抢一个订单的话,谁胜谁负就很难说了。

  新马公司的李政夫脱下眼镜,指了一下操作室,问:“可以吗?”

  苏城点头并道:“我们隔断出一个参观室,请不要打扰里面的工作人员。”

  野外的钻井操作室内,通常有各种电子仪器,因此尽量提供较好的环境。不过,除了少数国家的超常规装备以外,大部分还是用活动板房或野营房代替,大华的也不例外,由三个集装箱大小的野营房组成,稍微做了些加固和防风的措施,就把各种电子设备搬了进去。

  伊藤信重和李政夫昂起头来,走了进去,再不见适才的谦卑。

  隔断的参观室很小,但面对一块大玻璃,倒是能把里面的场景看的清清楚楚。

  见到大华的电脑的第一眼,李政夫就“呲”的一声,咧了咧牙,故意用英语大声道:“大华的设备能达到80年代早期的水平,很不容易啊。我们现在很多的设备操作员,都不一定见过这种型号了。”

  “我们专注于产油的效率,以及替用户节省开支。”苏城瞥了伊藤信重一眼,道:“如果仅仅是花钱采购设备,我想客户并不需要技术服务公司。我们所做的,就是在达成目的的前提下,为客户省钱。”

  “我听说,大华实业是提供融资的,难道说,大华的资金受到限制,不能帮助客户融到更多的资金?”李政夫明显是进攻的路线,他估计早就设计好了各种说辞。

  苏城也不恼火,冷静的道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