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会战_超级能源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痕都会在金属疲劳中显现出来。而在海上,钻井平台一旦进入应用,就尽量不要拖回来维修,持续工作时间越长越好。

  为了达到这样的加工水平。大华实业最少邀请了2万名高级工人,为了容纳它们,等于要建一座小城出来。与之配套的是更多的建筑工人,以及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的研究人员。再与之对应的,则是提供食物和基本生活保障的辅助人员,以及辅助人员的辅助人员……

  要是再过20年,苏城也许很难再组织这样一场“科研项目”了。但是,在1989年的夏天,会战体制刚刚结束了几年的胜利油田,有的是精通会战的人物。或者说,几乎每个胜利油田管理人员,都是会战考验出来的。

  从60年代开始,他们就一无所有的来到了一无所有的黄河出海口,在这里勘探油藏,铺设输油管,建设炼油厂……临盘油田、孤东油田、孤岛油田、埕岛油田……全是从无到有建设出来的。

  几乎每个参与建设的人员,都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这种熟练,要到30年后,整个一代工人全部退休,方才渐渐消失。

  苏城不希望会战体制消失,虽然多点开花是潮流,是发展方向,但是,最能发挥大型企业和国家企业能量的地方,就在于大会战。

  无论多硬的骨头都能啃下来的会战体制,就像是一直大军的锋锐。锋锐不仅能开拓项目,而且能保护项目。只有强大的锋锐力量啃骨头,才能让后面的年轻人吃肉,从而成长为强大的锋锐力量……

  或许,有些工种终究会进入到精耕细作的阶段,或许,有些行业终究会慢慢消亡。

  但是,在能源行业,在能源工业的领域,大会战是最强的武器。无论多么先进的机械,总归少不了人来操作。外国公司在非洲、美洲开拓一个矿场,往往要5到10年的时间,用数以百计的机械和数以千计的人力。同样的设备,要是交给数万名中国工人,也许两年时间就够了。

  就某种程度而言,中国石油领域的会战体制是不得不消亡。大型油田越来越少,石油工人越来越多。但在苏城眼里,全世界还有太多的地方,等待开发……

  阳光从东晒到西,下工的号子声也响了起来,但是很少有人自动下工的。

  大华实业的会战体制有所改组,秉承着苏城实惠的经营理念,他对工人加班给予鼓励,因为这比增加新工人更划算。通常来说,加班工资按照小时计算,是正常工资的3倍,若是其他工厂派来的工人,除了工人自己得到加班工资以外,还会增加工分。工分可以用于年末的分红,分房和分福利,等于是没有工厂股权的分红权。

  大华实业的工人工资原本就很高,3倍加班费更是令人觉得恐怖。许多新来的工人,悄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