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招聘季_超级能源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十万元,给国家节省数百万元。

  所有研究员,都已经进入了不眠不休的拼搏状态。

  苏城也几乎将油田的事全丢给了小胖,200多口油井要管理起来非常复杂,小胖和秦筠一起仍然不行,还需要再雇佣新人。

  动力机厂和大华实业倒是好一些,管理团队也从不要求苏城事必躬亲。他也只需要看到现金流正常就可以了。

  如此坚持到4月末,研究所内几乎全是大胡子。

  80年代可没有电动刮胡刀,刮胡子要涂féi皂水,还在在枝桠似的塑料块上安装双面或单面刀片,麻烦非常。谁都没有耐心一两周刮一次,黑sè的胡须很快纠缠成了藤蔓一般,挂在大家的脸上。

  苏城到采油工艺研究院去开会,就听人笑说:“咱们院,现在只要看胡子的状态,就能分辨他们是不是三次采油所的人。”

  大家都善意的笑了出来。

  苏城听了心中一动,回去就电话学长崔红国,将三次采油所的故事给说了一遍,特别点出几个名字,请他前去采访。

  《大众日报》是山*东境内最权威的报纸,它的普通报道,对现在的苏城来说意义不大,但对三次采油所的职工来说,那就是一辈子的荣耀。

  人之一生所求,无非是功与名,权与利……

  源源不断的奖金和福利就是“利”,聚合物驱做成即有功,苏城现在又提供了利。若是还不满足,那就不是研究员,而是官员了。

  四日后,《大众日报》二版,果然趁着“五一”节的机会,将文章给发表了出来:

  《品味科研哭与甜——记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三次采油所大胡子团队》。

  在报道下方,还有三次采油所全体成员的合影,全是纠结的大胡子。

  苏城买了2000份报纸,发给每名研究员5份,又在油田和研究院内部进行分发。

  不用研究员们回家炫耀,妻子孩子们在工作单位或学校,就能见到这篇报道。

  苏城得意洋洋的将报道剪下来,裱好放在相框中,贴在实验室的墙上。

  老谷有些不好意思,说道:“还是放在走廊吧,在这里多难为情。”

  “这不光是给你们看的,还是给来参观的人看的,你想想看,要是有一群领导,或者一群学生,到咱们实验室来绕圈,低头看咱们的实验,抬头看咱们的荣誉,多带劲。”苏城嘴上说着,心里想:如果是领导的话,估计只看荣誉,不看实验的。看也看不懂呀。

  老谷晒道:“咱们这里,就算是有领导和学生,那也是油田的,哪用得着把荣誉挂墙上,人家都知道。”

  “那可不好说,后天就有北京的学生来参观。”

  “北京的学生?”商所长大吃一惊。

  苏城嘿嘿一笑,道:“我邀请了母校的一些学弟,还有北京其他高校的毕业生,总共200人,来三次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