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血_超级能源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设计思路,尽可能完美的溶解溶剂从而使其充分的发挥作用

  这是比较困难的,就算是在实验室中精确配置溶剂也不可能

  但是,越是精确连续的注入溶剂,油藏中的解离效果就越好80年代,一般的三次采油,能采出剩余油藏的20%,提高40%就等于提高到了30%,意味着上百万吨的原油

  姚泽凡将“供水增压设备”,“螺杆输送器”和“阀门系统”又看了一遍,道:“要是真能提高40%,重头来过也不亏,但是,时间可就来不及了”

  苏城大手一挥,道:“时间是我考虑的事,你们考虑技术问题就行了“

  他话锋一转,又评价道:“螺杆输送器,这个已经说过了,咱们先说增压泵中原油田和大港油田虽然买了进口的机械,但他们用的都是以前的老式国产l59z注水增压泵,这个不行,落后了以前的泵,供液能力和分散溶解装置不能完全匹配,自动控制不能完成,要成立一个的项目组,攻关供水增压设备”

  商所长苦笑道:“咱们哪里还能抽得出人手,这两年,上面逼的紧,我们已经投入全部人手了”

  苏城看看,不足百人的三次采油实验室,的确已经工作负荷了,研究工也不能挤压时间

  他点点头,道:“我去找人接下来,是,然后是阀门的结构问题……”

  各项目组的人听着,手上的笔也没有停这都是沉浸该项目好几年的人了,一些人研究化学采油过10年,“有没有”一听就知

  苏城讲的都是后世经验,从时间上来看,也就是90年代初的先进技术,在国外的期刊中也许都有出现过,只是没有人将之系统的整合在一起罢了

  像是螺旋输送和高压橡皮管输送,并没有什么技术代差,但就是后者比前者好用

  采用前者的设备公司,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多半还是回到了高压橡皮管的路子上来,直到该技术终结

  这些堪称经验之谈的东西,正是中国的研究员所需要的,苏城讲的顺畅,大家也听的认真

  商所长则惊讶于苏城的承诺

  作为研究所的副职,他不知跑了多少次油田总部,有时候还要去山*东和部委跑钱,深知弄钱的困难,像是苏城这样的大胆承诺,他是一次都不敢的

  下午的时间飞逝

  等到6点钟,苏城提出结束,大家犹然恋恋不舍,于是又说了一个小时,才将他放走

  虽然好几个小项目,以及设备部的大项目都要因此而修正,但没有一个人怪责

  做设计的人都希望做出一个完美无缺的产品,只是大多数时候,大家并不清楚缺陷在哪里

  苏城能够指出来,而且指对了地方,大家自然愿意虚心接受

  第二天早上,苏城到研究所的时候半数以上的研究员已经工作了两个小时以上

  姚泽凡是赤着眼,桌面上泡着浓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