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77章 监国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东都洛阳,为大唐陪都。鉴于眼下饥情,朕将率京中文武百官及军民们移驾东都就食。”

  “以皇太子承乾留守京师长安,监国!”

  “其六品以下除授,及徒罪已下,并取太子处分!”

  廷议一开始,皇帝就直接宣布将移驾洛阳,并让皇太子留守京师监国。

  “以太子太保、太子詹事、翰林院学士承旨、参知政事、京兆少尹、太子左卫率秦琅,加检校吏部尚书,进京兆尹,辅佐皇太子监国。”

  皇帝的任命一道接一道。

  与其说这是召重臣廷议国政军事,倒不如说皇帝早就心中有了决断,只是让大臣们前来听从旨意而已。

  皇太子监国,太子师秦琅再得重用。

  紧接着皇帝宣布,北伐有功的李靖,先前被御史台弹劾一案,已经调查清楚,证明清白。

  故皇帝特追论功绩,拜李靖尚书右仆射,赐绢两千匹,赐实封通前共六百户,加特进衔,并授太子右卫率。

  侯君集再授兵部尚书,并参预朝政,拜相。

  长孙无忌免京兆尹,检校中书令,王珪检校侍中,魏征以秘书监兼尚书右丞,戴胄以民部尚书兼尚书左丞,皆参预朝政。

  御史大夫萧瑀,加特进,参预朝政。

  皇帝在杜如晦和杜淹两位宰相去世后,迅速又调整了宰相班子。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李靖,中书令温彦博,侍中杨师道,检校中书令长孙无忌,检校侍中王珪。

  此外还有参预朝政、检校吏部尚书秦琅,参预朝政、秘书监兼尚书右丞魏征,参预朝政、民部尚书兼尚书左丞戴胄。

  参预朝政、御史大夫萧瑀,参预朝政、兵部尚书侯君集,参预朝政,大理寺卿孙伏枷。参预朝政,礼部尚书陈叔达。

  十三位宰相。

  如萧瑀、陈叔达那都是武德朝就出任过宰相的,萧瑀更已经三拜了。

  秦琅也是政事堂宰相班子里的老人了。

  头一次拜相的,是侯君集和李靖这两人。

  秦琅、李靖、长孙无忌、王珪四位宰相,被皇帝任命辅佐太子留守京师。

  紧接着皇帝又分封皇弟皇子们为王。

  封其弟李元裕为郐王,李元名为谯王,李灵夔为鲁王,李元祥为许王,李元晓为密王。

  封皇六子李愔为梁王,皇七子李贞为汉王,皇八子李恽为郯王,皇九子李治为晋王,皇十子李慎为申王!

  秦琼晋封司徒,开府仪同三司,世封剑南道松州刺史。

  一系列的人事命令。

  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殿中大臣们倒是并没有什么异议,连向来喜欢喷皇帝的魏征,这次也很安静。

  谁都知道眼下长安局势如火,再耽误不起了。

  灭突厥的胜利,也无法冲淡如今长安的困境。

  “即日起暂停大明宫修建!”

  虽然大明宫修的很顺利,可眼下这种饥情,皇帝都要逃到洛阳去吃饭了,长安哪还能再集中那么多民夫工匠来修宫殿,粮食供应不了,事实上,之前已经陆续停工了。

  只是还没有这样一道总命令而已。

  长安的三万七千多禁军,以及三万六千南衙番上府兵,再加上三千东宫旅贲,除太子旅贲军外,其余的大多要随皇帝去洛阳就食。

  北衙六军,只左右金吾卫各留一千,南衙十二卫军,只留左右骁卫各一千。

  能走的都走,十岁以下未出过痘的孩童,尽量留在京中。

  不仅是长安城,整个关内,能走的都走。

  朝廷会尽量想办法在官道沿途,设立一些粥站施粥,帮助百姓逃往关外,去山南、江南、淮南等这些地方。

  每个人的脸上都很沉重。

  谁都知道这样的逃荒,意味着什么。

  这将意味着会有无数饥民百姓饿死在半路上,尤其是眼下虏疮疫情期间,这种逃荒,更不可避免的要加重疫情传播。

  可没有办法了。

  总不能把所有人都封锁在城中吧,总不能封锁州县道路,让大家活活饿死吧?

  相比起疫病威胁,饥饿的威胁更加严峻。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