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35章 薅羊毛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寒冷的漠北地区,甚至只剪两次,八月那次不剪。

  这是因为八月以后,天气渐冷,羊剪掉了毛就难以过冬。

  而山羊绒不是剪,采取的是拔绒,或者是用梳子梳的办法取绒。

  山羊主要是西北的吐谷浑人和党项人养,这个技术也一直是在他们手里掌握着,后来渐渐传入中原。

  据说党项牧民拔一天的羊绒,打成的线也才一钱,费半年的功夫拔的羊绒,才够织一匹料。

  不管是煎还是拔,羊毛羊绒采下来后,都还要经过净毛和弹毛处理,净毛一般是要用石灰等来进行羊毛脱脂和去除杂质,否则会影响羊毛纺纱。

  净毛后,还要进行弹毛,用弹弓把羊毛弹松,弹的过程还能再次去除毛中杂质,弹松后的羊毛,才适合纺纱。

  然后用毛纱便能做成毛衣或是毛毯等等毛纺织品。

  在草原上,牧民们其实剪羊毛不多,因为在战乱之时,边市少,他们的羊毛并不好销,而羊毛处理又复杂,更别说纺织,若是边市需求少,他们就干脆懒得采羊毛。

  牧民自己的羊毛织品非常简单。

  今年这场天灾,让牧民们也顾不得这些了,唐人愿意收购羊毛,他们也就在宰杀羊之前,把毛全都剪了下来,连处理都没有,便直接打包送来灵武。

  所以现在灵武的仓库里,堆的羊毛全是又脏又臭的羊毛,没有经过半点分类筛选,和清洗除脂弹毛过程,真正的原料毛。

  另外,还有不少羊皮。

  也都是还没有加工过的羊皮。

  一张上好的羊毛一样得多道手续,要鞣皮,要刮去皮脂,还要晒干等。

  要把脏臭的羊毛,变成柔顺温柔的毛线,这可不容易。

  若是用突厥人的那种老法子,一年也织不出一匹布来,牧民们都是放牧的时候背个羊毛口袋,然后手里拿个纺锤,边放牛羊一边拿手在那里一点点的手纺线,这种技术非常原始,所以一年也就能在空闲时纺个一二匹,全家人辛苦,也不过勉强够自用而已。

  中原毛纺水平倒是要强些,毕竟有专门的纺织机,但纺羊毛比纺麻纺丝还是更难点,因为羊毛更粗。

  按现在大唐的羊毛纺织机技术,其实效率也是非常低下的。

  这次秦琅来,打算在灵武、丰州这边开设皮毛加工厂,研究改进毛纺技术,把这效率产量提上去,收益自然也就能大大增强。

  秦琅边吃着羊肉,边看秦大臣拿来的羊毛羊皮样品,越看是越摇头,确实太粗糙了,哪怕是你们稍稍洗一下,也能提升不少品相啊。

  “这个羊毛质量很次啊,太粗糙了些,而且品相也不好。”秦琅直摇头。

  秦大臣有些急了。

  “叔父,我们这羊毛可是很好的,本来八月采第三道羊毛,这时的羊毛可是极好的,这羊毛就是这一批的,虽然没有清洗,但确实是好毛,你看这毛多细多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