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28章 都督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蜀王李恪,拜益州大都督。

  燕王李佑,拜幽州大都督。

  皇六弟赵王元景,改封荆王,授荆州大都督。

  皇七弟鲁王元昌,改封凉王,封凉州大都督。

  皇九弟周王李元方,改封吴王,拜交州大都督。

  皇十一弟韩王元嘉,改封晋王,拜并州大都督。

  三子四弟,出任七大都督。

  从这里可看出,皇帝对于大都督这个职位还是很看重的,并没有轻授臣子。他授了三个儿子,和四个弟弟。

  而老六老七后面却没老八,这是因为老八酆王李元亨的母亲是尹德妃,当年李世民跟建成斗的厉害的时候,尹德妃可是坚决支持建成了的,没少害李世民。

  原来的三级都督府,现在改成两级了。

  七大都督全是皇弟皇子,但荆王元景也不过十岁,他那几个弟弟也都是十岁九岁的,全是秦琅崇贤馆的学生呢,李世民的三个儿子呢,则都是八岁七岁的,要不是因为其它皇子才三两岁,其实李世民也没必要把大都督的位置让给弟弟们。

  可封归封,他们年纪还小,无法上任。

  因此七个大都督府,实际上都是要派长史去主持的。

  李绩这个并州都督,改为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宇文士及这个凉州大都督也改为凉州大都督府长史·······

  秦琅在那里喝着茶,他没加盐加胡椒粉,而是加了牛奶和糖,倒也别有番滋味的。

  细品之下,倒也听出来皇帝今天廷议上突然让老杜提出这都督府改革的用意了,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人事调整。

  原来四十三都督府,现在调整为二十四都督府。

  先是大都督府规定只由亲王担任,于是几个大都督都降职或换职,担任长史的都是皇帝信的过的人了。

  再一个,并撤剩下十七个都督府,皇帝也直接来了个全面大调整,或是对调,或是直接派出自己的潜邸旧部去任职。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

  大唐边境防御体系重新确立,府兵边军体系也明确了,另一方面,统兵的将领也都换成了自己人。那些武德朝的元老,或是当年半路归降的杂系将领,李世民大多数调回了朝中,塞到十二卫府里去喝茶去了,不给他们实际统兵之权。

  不得不佩服皇帝,手段还是很高的。

  大都督们是二品,都督是原来中都督的品级,正三品。

  每个都督府,下面都起码管着两个以上的边州,并兼任本州刺史。

  每个都督,都握着起码一两万的边军。

  本来秦琅在那里喝茶喝的正香,结果就听到皇帝突然提起,说要派忠心可靠又勇猛能干的大臣去边境兼任都督。

  这么重要的差事,居然还让大臣兼职?

  皇帝这是啥意思?

  大都督你嫌级别太高权势太重,让亲王遥领这说的过去,可正三品的都督,也不过是上州刺史级别啊,有必要也要让朝中大臣挂职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