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三十章 初进“江南大学”校园_重生之一路随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蓝萍悦耳的笑声中,自行车驶过了“江南师范学院”的校门,继续前行,驶往前面的目的地“江南大学”。

  随心非常放心,以蓝萍接近600分的考分,蓝萍考上“江南大学”是铁板钉钉,因为上世蓝萍上的“西都交大”录取线比“江南大学”还高。

  蓝萍打量着“江南师范学院”的围墙,说道:“随心,这学校好大啊!”

  “是不校园有千来亩。”随心笑道。

  “那我们江南大学呢?”蓝萍问。

  “江南大学当然还要大,它有百年校史,它中心位置,更有上千年历史的龙山书院,江南大学比国内所有大学的历史悠久多了,听说,龙山东麓这片的土地,以前都是它的。”随心把自己知道的历史状况告诉蓝萍。

  “嘻嘻!那不江南师范学院建在了江南大学的地盘上?”蓝萍新奇地问道。

  随心笑道:“原则上讲是这样。解放后,土地全部收为国有,实行总体规划,当然不许空出大片市郊的土地来,江南大学除了现在的地盘,其它土地已经和它无关了,你看前面的那些房子,都是与江南大学有关的人员陆陆续续修建的,历史悠久的,估计有上百年历史,或者几百上千年历史的都有,要不是这些房子形成了街道,江南师范学院就与江南大学毗邻了。”

  随心脑海中念头掠过。

  古代的书院,要有幽静环境潜心钻研学问,为避免尘世的嚣浮,是不会建在城市里的,古时的著名书院,大都会建在名山之麓。

  龙山是著名风景区,又有宽广的土地,我党胜利取得nn后,政府环绕龙山修建了现在的十多所地方和军事高等学院。

  这应当是决策者有意为之,是效法古风,要让这里成为文化氛围浓郁的区域,为国家多培育出需要的英才!而后世设立大学城时,主要考虑的是怎么带动城市经济功能,两者出发点颇有些不同。

  听了随心解说,蓝萍点头,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随心看到龙山大道上至少有六路到江中市各处的公交车,有到火车站、汽车东站和南站的公交车,有往返龙山大道两头的“江中工学院”和“江南化工学院”的公交车,有到远郊“江南装甲机械工程学院”的公交车,更有到风景好的“江中烈士陵园”的公交车,随心想,各大学到江中繁华闹市的交通很便利。

  又过了两个街口,随心和蓝萍见到了“江南大学”的大门,门楼上有四个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的黑色大字:“江南大学”。这是开国太祖他老人家亲笔题写的。

  两人不急着过马路,看着气势浑厚的大门,心里都觉得高等学院就得有这种巍峨气派。

  “不知道里面人多不多?”望着大门里面的校园,蓝萍很好奇。

  “不会有很多人,留下的应该是管理人员、科研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