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仇武做法,马家遭难_烽烟(原名夹板岭轶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人待物大方得体。郭老贵的闺女,人唤金枝,天生的聪明伶俐,年纪有十六七岁。两个水灵灵的大眼睛,忽闪忽闪透出精明。她语若燕呢,笑如银铃,腰身苗条,步履轻盈。给客人端茶倒水,有模有样儿,赢得过往客商的好评!

  自从郭老贵在岭上开了这个铺子,可是让老于家的老大于长发给惦记上了,他有事没事的,就找个由头来这铺子上帮着干这干那,时间一久,郭老贵两口子便看出来端倪,虽然说,长发这孩子人也长得膀大腰圆虎背熊腰的,但是因为没有读过书,又久居深山,难免有些木讷和语迟。

  因此,郭老贵两口子就把郭老太太和金枝一起送到头道沟他表叔家去了。再不给金枝和长发单独在一起的机会了。

  在这桦树川和羊草沟,上下几十里方圆,统共也不到五六十户人家,还都是分布在各个岗梁沟岔子里面,邻里之间,没有什么大事,大家也不是长相走动。彼此相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寒葱岭的北面是白家油坊,老白家,家大业大,老哥儿三个,少哥儿三个,分门立户,在这里久居上百年,买卖大田产多,长工短工,管家,婆子,老妈子有上百人。各门各户携家带口,组成了一趟街,也叫白家街儿。

  可是就在不久前,在白家街儿与寒葱岭之间又搬来一户姓马的人家,据说是州府某个大员的宅亲,到此处经营砍伐烧炭,种植人参。所需所用都由州府划拨,所产所收都是上交朝廷,那生意岂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想象的光景。

  这白家早已是这百八十里盛名远播的主,马家这一来,生生抢走了白家的彩头,马家雇工多,工钱也给的实惠,不少的雇工都已经辞工跑去了马家。马家的其他人倒也安生,只是白家的三少爷可不是个饶人的主儿。他平素里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抽样样俱全,家中的事任由大哥二哥操持。眼见这大哥二哥忍气吞声,任由这工匠流失,工钱上涨,他可忍不下这口气!鬼心眼子合计着,硬的干不过,软的人家又不吃啊!琢磨来琢磨去,他想起一个人来,哪位说,他到底想起谁来了呢?

  白三爷左思右想啊,他想起了曾经在一起设赌局的哪个头道沟里的刘四爷,这刘四爷是个皮货商,因为生意上的往来,经常与吉林牛马行的沙家哥儿几个混的倍儿熟。而那沙家与乌拉街的侯府都是给慈禧老佛爷看护大内仓库的,关系之广,根子之硬,岂是他马家能比的吗?想到此处,白三爷,独自暗喜,说走就走,到了刘四爷那里再嚓咕嚓咕,三个臭皮匠赶上诸葛亮吗!

  白三爷,思虑已定便向两位哥哥知会了一声,而后又在族中柜上支取了些钱,也不说用途。备上马,各在鞍桥上挂了两桶油,径自往头道沟刘四爷家而来!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