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7、被北爱_不惑四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冰;

  看上去最可怜的,却恰恰是最可恨的——杨子曦。

  小威自问,自己又是什么样子?无解。

  小威不喜欢那个任性没长大的纨绔子弟,疯子,虽然他优点不少,但缺点同样一大堆,他的成长是撕裂式。也不喜欢条条框框太多,不会变通的烂好人吴狄,其实标准的好丈夫的人选应该是肥四吧。

  即使小威最喜欢的人是那个股林高手吴魏,但是这样的人,用小威同学的话来评价,这个男人就是是可遇不可求,而且无人能驾驭的男人。

  但是小威就是喜欢那样一个为一件事而专注激情甚至疯狂的男人,觉得魅力无限。

  而石小猛,却是很多北漂人的写照,映射出了被现实打压的那副“怂样”,却是这个时代,最真实又最最可怜的迷途孩子。

  而每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是对一个北漂人,走在北京街头的最终命运的裁定者。

  家庭中养成的性格,造就了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

  看过《北爱》,小威久久不能从电视剧中的情感里自拔。

  小威的父母,却来北京看望小威了。父母对北京通州的评价就是,首都的一个大村镇。

  小威老家市区,在小威还就读小学时,就已经是全国的卫生文明城了,虽然发展没有北京快,没有北京好,但是有些东西却是骨子里的。比如,卫生习惯。其实,是很多方面。

  这些年,北京的迅猛发展,加之北京新楼盘房价节节高攀,买房子的大多都是外地人,而北京本地居民拆迁后,只能一步步向外环退,退离市中心,这些直接导致了北京人和外地人两大对立的阵营,北京的排外情绪空前高涨。

  还有些北京外来的人,带着自己不自知,或者不以为然的恶习,却认为是别人对他们的歧视,便导致冲突更加加剧。

  北京很讲究尊称的,说话向来都是“您”挂在嘴边,但是很多初来北京的人,并不知道,打招呼还用在老家的那个“哎,哎”的口头禅,这时常在北京讨不到好处,北京人要么压根不理你,要么极其不满的怼你一句:“跟谁俩哎哎的呢?!”

  所以外地人,在北京人眼里,都是没有素质的人。

  吕梅去菜市场买菜,在卖豆腐的摊位买了两块豆腐,然后看到案板上摆放的另外几样豆制品,都没有见过,便好奇的问:“请问,这几个叫什么啊?”

  卖豆腐的小姑娘,没好气的白了吕梅一眼:“告诉你你也不知道,你们外地人不会吃。”

  一句话噎的吕梅半天没喘过气儿来,是人就会吃,怎么就外地人不会吃了?越想吕梅越气,这歧视外地人歧视的也太夸张过份了。

  吕梅问:“你是北京本地人啊?”

  “嗯,我是啊。”

  “你爸妈也是北京本地的啊?”

  “我爸妈河北人啊。”

  “那你跟我拽什么北京人外地人,除了北京山顶洞人,其他都是外地人!”

  吕梅回到家里跟小威学了一遍经过,乐的小威笑弯了腰:“妈,你怎么人家卖豆腐也这么较真儿呢!”

  “谁让她瞧不起外地人了!北京人也不比外地人多个鼻子多张嘴的,我就不认识那几个豆制品,问一问她竟然就奚落我是外地人,外地人怎么了,她做豆腐还不是要同样的卖给外地人。”

  其实,这是一个恒久的问题。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