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6章_如果这是宋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贪脏,动用相权把他罢免了。可是有人给赵光义打小报告,说这事有内幕,吕蒙正在没考中状元前,穷得要命,曾经向张绅要钱,张绅给了,可是少了点,吕蒙正就记恨在心,这次是在公报私仇。

  赵光义立即给张绅复官,这一下满朝皆知,等于是当众煽了吕蒙正一记耳光。但是吕蒙正的反应出人意料,他不争辩,不追究,安然自适。就像他默认了。

  日久自明,在吕蒙正再次入相之前,宋朝的考课院(相当于中纪委)查实了张绅的确贪脏,再次把他免职。赵光义很抱歉,两人相见,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张绅果实犯赃。”

  皇帝低头了,可吕蒙正却再次安之若素,连谢恩都没有。过去了,就算彻底过去,再提一点意思都没有。他要说,就要在大场合,说大事情。

  两个月之后的正月十五上元灯节,宋朝普天同庆,皇帝亲自设宴,招集大臣们一起观灯。当天晚上开封城里金吾不禁,花灯如昼,人流如潮,赵光义在高处设台,眼前这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让他大为感慨。他说——你们知道吗?世界上的事,真的是否极泰来。想当初,后晋、后汉的年代里,生灵凋丧贻尽。到了后周,这座开封城还曾经被洗劫,在那时,谁还能再想到会有今天的太平日子呢?到我治理天下,我仔细处理天下政务,体念上天好生之德,才有今天的繁华局面。可见结束战乱,重整乾坤,完全在人。

  这个人是谁呢?当然就是他自己。

  在场大臣臣正要集体歌颂一下,吕蒙正突然站了起来,他离开座位,当着全体官员的面对皇帝说——这是您的都城,所以才这样繁华。臣曾经亲眼所见,都城之外几里的地方,就有饥寒而死的黎民百姓。臣愿陛下看到近处,但更要看到远方,这样才是苍生之幸。

  赵光义脸色大变,一言不发。吕蒙正神态自若,走回座位,继续吃喝观灯。

  古之名臣不过如此。吕蒙正再次复相,他真的想做一些实事。并且他的前任李昉就是因为不作为才丢的官,那么他积极一些,是不是正迎合了当时的趋势呢?很可惜,不是的,身处局中,就算再聪明的才子,也有看不破的地方。

  回望赵光义此前所有宰相的任期,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时间最长的是最初的三位宰相,薛居正、沈伦、卢多逊。分别是5年、6年、6年。从他们之后,赵普两次入相,都是2年;李昉两次入相,一次4年,一次2年;其他的如吕蒙正第一次,独相时仅1年;整体趁势是越来越短,并且罢免之后,转眼就又恢复。

  这样的折腾,为的是什么呢?只有一个解释,皇帝不希望宰相有自己的班底,有过高的威望,那样皇权就会被分割。所以努力工作的不见得有赏,悠游闲散的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