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章 血火哈拉哈河 上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蒙古有完全的永久的主权,然而此后十余年间,苏俄依然在外蒙古驻扎军队,并视外蒙古为实质上的保护国。

  苏俄对外蒙的重视,并不是垂涎它的某些资源,而是处于保护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战略考虑这条始建于19世纪末期、全场接近一万公里的大铁路在日俄战争期间体现出了巨大的价值。靠着这条铁路,俄国在短时间内从欧洲调动大量军队到远东前线,最终在兵力上超过了日军,从而在局部挽回了败局,所以才有了妥协性的《朴次茅斯条约》。正因为深深体会到了西伯利亚大铁路重要性,苏俄政府又进一步对其进行了改造和完善。靠着铁路带来的劳动力与资金技术,西伯利亚一跃成为俄国的主要农牧业基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也陆续被勘探出来并加以开采。由于西伯利亚铁路中段离外蒙较近,最近的站点离外蒙边境只有200多公里,若外蒙掌握在他国手中,西伯利亚铁路在战争时期就极易受到袭击。

  日军占领内蒙东部并在********乃至海拉尔驻兵初期,由于太平洋战事的牵制,面对苏蒙军队的种种试探,日军和伪满边防部队都表现得十分克制,但这种情况随着苏俄与西方同盟国签订互不侵犯协定、日本与美国签署停战协议而发生了变化。及至1941年初,派驻远东地区的苏俄军队已占其现役部队总兵力的一半左右,仅驻扎在外蒙的部队就达到了15万,并配属了大量飞机、战车、火炮等技术兵器,并在边界线一侧的纵深地带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与之相应,日军和伪满军队也在边界地区修建工事,一旦事态有变,日军大本营还能够迅速从部署在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华北的日军部队抽调作战兵力前来支援。双方数年来一直积极做着军事整备,但因为外部还有西方同盟国这样超级强大的军事集团存在,谁也不想轻易挑起战端。

  32岁的军曹赤松三郎和27岁的兵长竹中信一意外成为了点燃导火索的火星。例行巡逻飞行途中,他们驾驶的飞机突发故障失去动力,仓促间迫降在了哈拉哈河西岸的一片沙地上,赤松三郎当即受了重伤,竹中信一试图背着同伴返回日军控制地区,但外蒙的边防骑兵队迅速赶到事发现场,轻而易举地俘获了这两名日军飞行员。

  巡逻战机失联后不久,日军派出两架军用飞机前来搜索,结果在诺门坎地区遭苏军多架战斗机拦截,空中搜索遇阻。当天晚些时候,驻海拉尔的第师团所属第72联队派出骑兵中队抵达哈拉哈河河畔,未能找到失去联系的己方侦察机,而且视线受到河西岸高、东岸低的制约,无法观察到对岸的情况。是夜,第72联队指挥官调派部分士兵渡河侦察,其中一个小组在距离河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