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北海宝库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37年3月,美日海军仍在广袤的太平洋上进行殊死搏杀,几乎每天都有数以百计、千计的军人战死,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同样怒涛汹涌的北海,战争硝烟早已散去,但即便如此,穿过这片海域的舰艇航船依然需要小心提防战争遗留下来的水雷和反潜网,除此之外,曾在大战期间与美英阵营展开密切合作并从中大获收益的苏俄也被视为长久和平的隐患,他们的作战舰艇常单独或小编队穿过北海,或从波罗的海前往巴伦支海,或反向而行,经历数千公里的漫长航程,从一个海军基地转移到直线距离其实并不遥远的另一个海军基地,这种行动通常被认为是有侦察目的的,用以刺探其他欧洲国家的军事部署以及重要的经济活动。

  春日的北海,大多数日子都处在阴雨绵绵或大雾弥漫的状态,潮湿的空气让人觉得所有物件都要发霉或者生锈了。天好不容易放晴,狂烈的海风卷起数米的浪涛,狠狠拍击着过往船舶的舷壁。

  正是在这样的海况下,在位于苏格兰以东、挪威以西的海面上,两艘悬挂绿白黄三色旗的战舰始终保持着齐整的编队。领头的一艘曾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赫赫有名的快速主力舰“冯-德-坦恩”号,上一场大战结束后,它转籍成为爱尔兰海军舰艇,并被冠以“贝尔法斯特”之名。这艘1909年建成服役的大型战舰,至1937年已是28岁“高龄”。经过了第二次现代化改装,其标准排水量从原版的19373吨增加到了24375吨,最大航速从节提升至节,主炮沿循最初的三座三联装配置,口径仍为283毫米,但倍径从50增加到了56,全装药发射350公斤穿甲弹的情况下,炮弹出膛速度为880米每秒,能够在15000米的距离上击穿343毫米厚的均质装甲,而最大射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0公里。

  爱尔兰海军旗舰的第二次现代化改装,不但更换了主炮、副炮、锅炉、轮机等硬件,全面优化了防空和防雷配置,还加装了性能比肩德制洛伦兹-iid的爱制mc-iiia型舰载火控雷达和“哈密尔顿”机械式射击计算器,大幅度提高了主炮的远程射击精度。从技术角度来看,爱尔兰海军已将这艘战舰的设计潜能发挥到了一个极致。

  与“贝尔法斯特”号同行的,是1934年开工建造、1936年10月正式服役的轻巡洋舰“斯托克斯”号,它属于费奥纳级轻巡洋舰的改进型,又称斯托克斯级,就主要技术数据而言,它与费奥纳级大同小异,似乎只是在费奥纳级的基础上进行了小幅度的改良,但多年之后人们会惊讶的发现,爱尔兰人居然在舰对舰和舰对空导弹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的时候,就为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