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章 挥之不去的战争阴霾...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迫后撤。这时,罗马尼亚人趁火打劫——因未参加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他们没能从奥斯曼帝国那里掠取领土,便以民族聚居为借口向保加利亚索要多布罗加,遭到保加利亚的拒绝。趁保加利亚军队被牵制于马其顿前线,罗马尼亚对保加利亚宣战,在未遇抵抗的情况下深入其境,腹背受敌的保加利亚军队军心大乱。紧接着,奥斯曼帝国也撕毁《伦敦和约》向保加利亚发动进攻,此时恩维尔已担任奥斯曼陆军大臣兼总参谋长,并被授予帕夏(将军)军衔。在德军将领冯-桑德斯的帮助下,恩维尔率军夺回故都亚德里亚堡,因而在国内赢得了民族英雄的声誉。

  在军队已全面溃败的情况下,保加利亚宣告投降,与巴尔干诸国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根据合约条款,保加利亚不仅失去了在上一场战争中收回的大部分领土,而且丧失了多布罗加南部;同期签署的《君士坦丁堡和约》又迫使保加利亚将埃迪尔内归还奥斯曼帝国。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是巴尔干半岛的力量重新改组:罗马尼亚脱离同盟阵营而与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投向了德奥同盟,巴尔干俨然成为列强博弈的一副棋盘。

  两场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成了最大的获益者,它的领土几乎扩大了一倍。可是,一个斯拉夫国家的崛起令素来敌视沙俄的奥匈帝国如坐针毡,奥皇约瑟夫同他的幕僚和重臣们决意遏制塞尔维亚的继续壮大,为此不惜先发制人,这也为日后的大战埋下了最直接的隐患。

  短暂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了,整个欧洲似乎又可以坐下来心安理得地享受和平了。可是,不论是手握军事大权的统治者还是倾心钻研军事战术的参谋官们,都从两场巴尔干战争中看到了现有军事力量的不足,无论军队规模还是装备技术,都已经落后于战争形势的发展。于是,列强国家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军事投入:

  得到国会的批准,德军将常备军的规模扩增到了81。2万人,而且它还有一支规模达到450万、素质良好的后备部队(承袭普鲁士传统,德意志第二帝国所有体格健全的青年都要服两到三兵役,退役后的头五年半编入正规后备军也即第一后备军,然后转为战时后备军也即第二后备军,为期十二年,再转到战时民兵也即第三后备军,直到45岁退出后备序列,但战时仍可能受到征召用于在后方执行辅助任务)。克虏伯是整个欧洲最杰出的兵工厂,它为德国军队提供了大量现代化的轻重火炮,而每一个德国军平均配备三十六门105毫米的榴弹炮和十六门150毫米榴弹炮,火力强度远远超过法俄野战部队。轻武器方面,德国军队的装备状况也是列强军队中最理想的,他们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