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章 答案就在古书里_茶经残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懒得理我的疑问,反问我有没有理解那串数字的意义。我要是知道,还用问嘛,干脆就摇头表示不知道。陈叔和安叔的胃口被钓起后,他们就不再闹着要离开,一直很配合地站在一旁认真听。

  木清香没等我们再问,她就说那些数字就是一首茶歌的音律,并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密码。我以前也听过不少茶歌,可惜流传地不广,大部分人都把它与山歌混淆了。茶歌和茶舞、茶灯、茶诗歌、以及茶戏一样,都是茶文化的一部分,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而派生出来的。

  茶歌初现时没有统一的曲调,后来产生了专门的“采茶调”,使得茶歌和山歌、盘歌、五更调、川江号子并且,成为南方一种传统的民歌形式。据史料记载,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的茶歌见于西晋的孙楚《出歌》,其称“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姜桂茶荈出巴蜀”,这里的“茶荈”就是茶叶。至于专门咏歌茶叶的茶歌var九九藏书/var,此后从何而始,已无法查考。

  茶歌除了诗词,还配有音律、乐器,但古时的茶歌音律很特别,起初与别的歌舞音律完全不一样。相传,古时的茶歌是一位不知名的茶人,以术数的方式记录下音律的。传至唐朝时,茶歌音律就被陆羽简化成了单纯的数字,除了陆羽本人就很少有人了解其中的玄机了。到了宋朝,记录茶歌音律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以前的茶歌就淹没在历史海洋里。

  我在南洋时听祖父用笛子吹过一曲茶调,音乐舒缓,轻盈飘逸,喝茶时听是一种极大的享受。不过,我也很少听到,因为祖父担心有人嫌他吵,所以只让我开开耳界,从此就收手不干了。现在,听木清香的口气,而那串数字就是失传的茶歌音律,而且她能解读出来。

  说到这里,木清香就把泡在水里的茶叶取出,然后叫我交出大茶八卦针的盒子。我愣头愣脑地递出盒子,其他人都嚷着热死人了,急着躲进古城避暑。木清香把针盒撬开,将被水泡肥的绿色茶叶插在密集的针上,然后就对我们说:“一会儿你们一定要跟着我走,千万别掉队,路建新你负责看好他们。”

  我们听了都很紧张,不知道木清香要玩什么把戏,大伙儿背上行囊,大气不喘地静观眼前的发展。木清香话不多,当她把针盒又关上后,就把有八卦图针孔的那一面贴住嘴唇,吹出了一曲悠扬的旋律。

  顶着晒死人才罢休的太阳,这曲子直叫人身心清凉,全然忘记了干渴与炎热。苍凉的大漠之中,能听到这种清新的曲子,真如一副鲜活的画卷,仿佛每一粒沙子都获得了生命。我恍然大悟,原来针盒不仅是一个武器,插进一片茶叶后,还能当乐器使唤,难怪茶王会随身携带。

  木清香吹了大约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