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02章 图书馆里宅出来的大功德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师兄的建议,她觉得这事儿挺好玩也很有意义,就帮着裁剪缝了一本书。

  不过缝好了她也不满意,建议道:“既然都裁了,还只有这么薄一本拿在手上,怪别扭的,这是论语第一卷,三千多字,分了八页,论语一共有四卷,既然非要裁,那就把论语四卷三十二页缝到一起好了嘛。

  《孟子》原本是十一卷八尺长卷,裁成八十八页一尺书页,厚度拿着也刚刚好。《左传》这种二十万字、六七十卷、六百页的,倒是缝在一起太厚了,分成六本吧,每本不要超过一百页。”

  李素本来也刚琢磨这事儿,没往深处想呢,见未婚妻心细,他当然是从善如流,夫妻俩就在一间藏书室里,孤男寡女把线装书这种装订模式发明出来了。

  缝了几本样品之后,蔡琰也觉得李素的想法有些胶柱鼓瑟,提出了两条改良意见:

  “师兄,《西京杂记》和其他短书,只有几千字的,做成装订也太薄了,还多费手脚缝制,跟其他书缝在一起也不好。我看要去掉轴柄节约空间,也不一定非要装订,我们直接折叠加封不也挺方便的?

  还有,就算是那些长卷要缝制,也没必要裁切,裁切了之后反而每张纸翻过去正面有字、反面只有渗墨污渍很难看,不如就直接折叠,把两页纸背缝在一起不能扯开,那样还减少读者一半的翻书次数,正反都有字。”

  蔡琰这两个灵光一闪的小点子,也让李素颇为惊喜。

  他随后意识到,自己是先入为主了,因为后世的书都是双面印刷的,要缝成线装书当然要裁开了。

  但现在可是只有单面印刷和单面抄写的技术,纸背本来就不用露出来,折叠缝制不就好了么。

  至于那些太薄的书,折叠了也不用缝就直接存放的,就类似于蝴蝶装的柬册了——后世结过婚的人,送过婚礼请柬的应该都不陌生,就是那种折好了可以跟手风琴一样拉开的折页。

  果然论做手工小玩意儿,还是女生比较心灵手巧,李素充其量也就是提供点先知先觉的思路,具体实践蔡琰想得比他又美观又实用。

  蝴蝶装线装书、折页书……统统在大汉朝的国家图书馆兰台里的这间藏书室,先后被发明了出来。

  夫妻俩一起缝书裁书折书,鼓捣文化产业的工艺,倒也心情畅快,不知时间流逝,只觉心有灵犀,很有共同语言。

  一边鼓捣,每当有一种新的创见,李素就找来甄家商号管事张亮,让他再调拨工匠进行这些生产环节的粗活,李素和蔡琰出样品教他们怎么干,让工匠们批量打孔、装订缝纫、裁剪加封。

  “能够跟师兄一起鼓捣那么多造福天下文人的东西,真是幸福呢。没想到我也有起那么大用的一天,好期待到了巴郡之后的日子。”蔡琰心中充满了甜蜜的幻想。

  美好

  请收藏:https://m.hb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